学院主页  部门首页  部门简介  “十四五”规划  “双高”建设  教育统计  政策文件  资料下载 
“十四五”规划
当前位置: 部门首页>>“十四五”规划>>正文
 
欢迎来到公海555000“十四五”事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
2022-01-10 10:20   审核人:   (点击: )


中共欢迎来到公海555000委员会

关于印发《欢迎来到公海555000“十四五”事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的通知


各党总支、各党支部,各单位、各部门:

《欢迎来到公海555000“十四五”事业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(含专项规划),已经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,经党委会审定通过,现予印发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中共欢迎来到公海555000委员会 欢迎来到公海555000

   20211230





欢迎来到公海555000“十四五”事业发展规划

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欢迎来到公海555000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。为办好让党放心,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,依据国家和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教育事业发展规划,结合学校实际,制定本规划。

一、发展环境

(一)发展基础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各项工作长足发展,学校建成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、入选国家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。

截至20216月,在职教职工588人,专任教师482人,开设33个专业,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,成人教育在校生1500余人,固定资产总值10.62亿元,纸质图书总量111.49万册,电子图书总量60.2万册,教学实验实训室159个。

(二)面临形势

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,职业教育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。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,《职业教育法》组织修订,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《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(20202023年)》《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(试行)》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继出台,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,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,教育部和山东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,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。

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技能型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,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;我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,锚定“走在前列、全面开创”“三个走在前”总遵循、总定位、总航标,坚定不移抓好“八大发展战略”“九大改革攻坚”“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”“七个走在前列”“九个强省突破”,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。

学校发展势头强劲,基础办学条件全面改善,综合改革全面落地见效,新校区土地证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破解,筹办本科职业教育迈出坚实步伐,全校干事创业氛围浓厚,人心思上、思进、思干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基础。

学校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,办学理念亟待提升,育人方式、办学模式、管理体制、保障机制等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,服务行业企业技术升级、产品研发存在短板,高水平教学科研究成果还有弱项,标志性成果不突出,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不足,类型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还需要增强。

面向新征程,站在新起点,我们要乘势而上,抢抓机遇,坚持问题导向,坚持改革创新,坚持高质量发展,推动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、实现新跨越。

二、总体要求

(一)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持立德树人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以深化改革为动力,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,以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为抓手,以文化建设为支撑,探索类型教育属性下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,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。

(二)目标定位

立足山东,面向全国,以建设“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内顶尖工科职业技术大学”为发展愿景,秉持“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,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”的办学宗旨,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,巩固发展轨道交通传统优势,拓展壮大工程技术新优势,挖掘培育服务社会增长极,建设职业本科职业大学,打造“人文素养+技术、管理、商业能力”的高端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,着力培养“懂技术、会生活、有品位”的高端工程技术技能人才。

“十四五”规划主要预期指标

序号

指标名称

指标数值

2020

2023

2025

1

博士学位教师(人)

12

50

100

2

高层次技能人才(人)

10

50

100

3

思政品牌课、课程思政品牌课、

人文素养微课建设(门)

0/3/0

5/50/500

10/100/1000

4

校企合作开发教材(本)

15

50

100

5

科研与社会服务到款额(万元/年)

630

1800

2500

6

非学历年培训数量(人次)

12000

25000

30000

7

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数(个)

8

20

25

8

中外合作办学项目(个)

1

3

5

三、主要任务与举措

(一)全面加强党的建设

全面贯彻落实《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》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》,以政治建设为统领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系统开展党的各项建设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,让党旗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高高飘扬,让党徽在学校各个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。

1.实施“支部在行动”。坚持党建引领,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和管理服务重点任务,实施“支部在行动+潜心育人”“支部在行动+课程改革”“支部在行动+科研攻坚”“支部在行动+品牌思政建设”“支部在行动+重点项目”等行动,开展创建“奋楫笃行党支部”活动,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。

2.实施“党徽闪光行动”牢固树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意识,进一步完善党员先锋岗、党员责任区、党员干部联系师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制度,持续推进“我是党员我先行”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
3.实施党员干部培训计划。充分发挥学校党校功能,建立多层次、分类别、全覆盖的教育培训体系,制定培训规划,定期举办党务干部、中层干部、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。创新培训形式,采用线上线下、理论讲解与实景体验相结合等方式,提高培训效果。

(二)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

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,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,坚持“五育并举”,强化“三全育人”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
4.实施“十百千品牌思政”工程。以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使命担当为目的,通过项目化管理、团队式攻坚,着力打造10门左右思政品牌课、100门左右课程思政品牌课、1000门左右人文素养微课程,促进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和人文素养微课程同向同行,课程思政100%全覆盖,实现全过程育人。

5.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。构建“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素养+专项运动技能”的体育教学体系,使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,每天运动一小时,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。落实美育课时要求,丰富美育课程设置,加强美育教学研究,创建美育特色品牌,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。实施公益活动计划,让学生持续做好一项公益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以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,建立学生劳动清单制度,突出劳动价值观念培养,培养吃苦耐劳精神。

6.深化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。建立行政和教学班双班主任制度、学业与生活双导师制度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。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,实行属地化、网格化和项目化管理,建立匹配的学生评价机制和书院评价体系,打造集学生思想教育、师生交流、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。

(三)深化办学机制改革

着眼于机制和标准化建设,实施“升级计划”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建立符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学治理体系,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。

7.完善学校《章程》。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健全以《章程》为核心、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制度体系。发挥学术委员会、教学委员会、校企合作委员会、专业建设委员会、教材选用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作用,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、学生代表大会制度,提升依法治校水平。

8.深化两级管理。坚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在用人管理、绩效分配奖励等方面全面向二级院部放权,激发二级院部办学活力。二级院部在学校确定的原则下自主用人、自主分配奖励性绩效工资,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。学校主要通过制定政策和制度,与二级院部签订事业发展协议并根据协议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,为二级院部发展提供服务。

9.探索实施多元校企合作办学。发挥校企双元育人作用,深化现有校企合作办学项目,扩大校企合作规模。找准校企合作利益“共赢点”,坚持“国有固定资产不变”“教师公办身份不变”“财政保障不变”的原则,探索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,实现校企优势互补,合作共赢。

(四)深化人才培养改革

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,对接产业链、创新链和市场需求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完善“岗课赛证”综合育人机制,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,实现专业、技能、教学方法各方面特色发展,培养更多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。

10.重构专业布局。契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,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高质量建设本科职业教育专业。优化人才培养供给结构,对轨道交通类专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升级,实现电子信息类、装备制造类、土木工程类、管理类、生物工程类专业的更新换代,淘汰过剩专业,挖掘专业领域新增长点,增加机场运维、智慧港口、新金融、应急管理等新专业领域。

11.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。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,共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、课程标准、实训条件建设标准,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,深入实施1+X证书制度,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,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。

12.推行课程体系再造。面向岗位能力需求,采取“逆向建构、正向实施”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模式,选择优质企业关键岗位序列,绘制岗位技能画像,提炼岗位知识点与技能点,再造基于岗位能力与专业知识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。校企合作开发体现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的新型活页式、工作手册式教材,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,开发数字化新形态教材,构建山职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。

13.推进“课堂革命”。普及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情境教学、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,广泛运用启发式、探究式、讨论式、参与式等教学方法,实现案例式、项目化教学改革全覆盖,打造优质课堂。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线上开课率达到100%

14.实验实训条件升级。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,构建全数字化教学场景,打造实景式轨道交通实训基地、生产性智能制造实训基地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、智能化基础通用实训基地等4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。

15.深化学分制改革。开发足够数量课程,优化课程结构,增加人文素养课程占比,提高课程建设质量,建设“量足质优”教学资源,满足学生选课需要。完善配套教学管理制度,保障学分制更加有序运行。

(五)提高技术服务、社会培训和职业教育研究能力

实施“机制创新计划”,加大引智力度,拓宽引智渠道,构建技术服务、社会培训和职业教育研究新模式,实现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能力持续提升,取得一批标志性职业高等教育研究成果。

16.构建技术服务新机制。成立先进技术应用与创新中心,强化为二级学院研究院服务职能。研究院执行院长可实行公开招聘。结对大院大所、产业园区、链主企业、中小微企业、行业协会,组建以博士为骨干的跨专业跨领域技术服务团队,着力开展技术应用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,整体提升学校技术服务水平。

17.建立社会培训组织新模式。继续教育学院归口管理学校社会培训工作。面向社会招聘项目团队,负责实施具体培训任务,拓展服务面向,扩大培训规模。继续教育学院为项目团队提供配套支持,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和考核评价。

18.加强职业教育类型研究。聚集优势研究资源,引智开展职业教育研究,每年投入50万元左右,重点围绕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路径、职业教育适应性、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,整体提升学校职业教育研究水平。

(六)加强教师队伍建设

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实施“引培创新计划”,转变人才引培工作思路,优化人才“引进、培养、使用”机制,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,打造一支适应本科职业教育教学科研需要,以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为核心,师德高尚、能力高超、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。

19.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。制定教师行为规范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,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,在职称晋升、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。选树师德标兵、优秀教师和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,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。举办师德论坛,全力营造崇尚先进、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。

20.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“双百计划”。创新人才引进方法,面向国内高水平大学引进博士,不唯学历引进行业精英,引进培育100名左右博士、10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,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来校工作。出台用好人才的支持政策,以岗位职责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决定人才待遇,以爱才的诚意、用才的胆识和聚才的良方,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。

21.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。修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,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。制定教师年度培训计划,建立培训成果共享机制,提高培训效益。制定教师访学研修办法,促进学术提升。举办子曰论坛,推行集体备课制度,组织教学能力比赛,实施教师教学能力达标活动,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。

22.发挥好兼职教师作用。修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,进一步规范兼职教师聘用工作。合理设置兼职教师岗位,创设良好条件,吸引技术骨干、能工巧匠到校兼职任教。通过与专任教师结对子等方式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。建立激励机制,鼓励兼职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,积极参与专业建设、校企合作等工作。

(七)提升国际化水平

坚持对外开放,实施“巨人计划”,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,增加中外合作项目,推进人文交流,推进海外职业学院建设,输出中国教学标准,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,打造国际化教育品牌,加快自身发展。

23.扩大中外合作办学。建好欢迎来到公海555000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,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拓宽中外合作渠道,深化合作层次,扩大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数量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
24.开展“中文+职业技能”培养。强化国际学生汉语学习、职业技能培养和中华文化体验,培养“知华友华爱华”的国际技术技能人才。通过联合培养、订单培养等形式,招收国际学生,做强“留学山职”品牌。联合“走出去”的中资企业及国外教育机构建设海外校区,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,培养心心相印的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者。

(八)深化教育评价改革

落实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以破“五唯”为导向,实施教师评价、用人评价、学生评价、绩效评价一体化改革,解决好“评什么”“谁来评”“怎么评”“怎么用”的问题,引导教师潜心育人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25.实施课程教学水平评价改革。以学生为中心,着眼“学习投入”和“学习收获”两个维度,通过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,反推教师教学效果,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水平。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师自我诊断教学质量,提升教学水平。

26.深化职称评价改革。分类设置专业技术岗位,分类设置竞聘条件和聘期目标,实现人岗匹配。不唯论文,将工作贡献和发展潜力作为关键评价要素,实行科技成果评价同行专家评议。不唯资历,打破技能岗位与专业技术岗位壁垒,打通技能人才竞聘教师岗位通道。

27.实行培养质量多元评价改革。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,实施学生校内评价改革。建立质量年报、课程教学水平评价等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证机制。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、适应性为目标,采用毕业生、家长、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方式,进一步丰富“8215”毕业生回访内涵、完善跟踪评价机制。

28.深化奖励性绩效分配改革。逐步扩大奖励性绩效在绩效分配中的比例,绩效工资总量的90%以上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。专任教师奖励性绩效发放与职称脱钩,以教师开课数量、学生选课人数为教学工作量基数,以课程教学水平评价结果为系数确定绩效点,体现多劳多得,实现优绩优酬。

(九)建设幸福山职

实施校园更新行动,完善校园功能,扩大校园占地面积,增建学生公寓和教学楼,改善学习、生活环境,促进绿色低碳,激发校园活力,进一步凝练学校文化内涵,争创全国文明校园,建设宜学校园、人文校园、智慧校园、绿色校园、平安校园,努力打造幸福山职。

29.实施宜学山职计划。结合举办山东职业技术大学目标重新布局校园规划,满足15000名在校生规模需求,新增20万平方米左右校舍面积。实施实验实训条件升级工程,建设高水平医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和数字化、实景式、生产性、开放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,优化基础性、通用性实训室布局。实施生活环境改造工程,完善功能、优化布局、美化环境。实施运动休闲环境改造工程,改造体育场馆,增设室外体育设施。

30.实施人文山职计划。实施“践行火车头精神行动”,践行勇往直前、敢为人先的火车头精神,凝聚改革发展向心力,塑造学校的内在气质。实施“文化品牌创建行动”,打造人文素质课程体系,举办大学生社团文化周、校企体育文化艺术节、 “一书院一公益”、人文大讲堂等主题活动,建设博物馆、体育馆、美术馆、音乐厅等人文环境品牌,建设书香校园。实施“美好人生行动”,为每名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。

31.实施智慧山职计划。实施“全数字行动”,加快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,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5G等技术,打造智慧教学支持环境,升级智慧服务支持系统,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,创建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的“教与学”新模式,优化管理提升绩效。实施“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行动”,分层次、分类型组织实施信息技术培训,提升师生信息化思维和技能。

32.实施绿色山职计划。实施“绿色标准建设行动”,健全绿色校园相关制度和标准,引导学校绿色发展。实施“美丽校园建设行动”,优化校园布局规划,建设生态校园,实现校园环境整洁、优美、清静。实施“践行绿色生活行动”,组织多种形式的绿色校园主题教育活动,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,倡导简约适度,节能环保,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绿色低碳、文明健康。

33.实施平安山职计划。实施“意识形态安全行动”,坚持意识形态跨部门联合研判机制,加强舆情预警监测和分析研判,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、话语权,保障意识形态安全。实施“网络安全行动”,完善网络安全工作管理制度,健全应急保障体系,切实维护校园网络安全。实施“师生身心安全行动”,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,大力改善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,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,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,做好师生心理健康教育,提高师生身心健康水平。

四、实施保障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
学校各级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,强化执行,落实一把手责任,抓好学校总体规划及各子规划的贯彻实施,协调解决规划落实中的重大问题,形成齐抓共管、上下联动、层层负责、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。

(二)做好经费保障

积极争取财政拨款,努力拓宽社会筹资渠道,提高资金筹措能力。确保教学投入优先地位。建立科学化、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,提高资金使用绩效,确保各项事业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

(三)做好任务分解

学校对“十四五”规划进行任务分解,各单位、各部门要根据目标任务,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、明确完成时限、完善配套措施,将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逐年分解到年度计划中,形成目标清晰、责任明确、衔接统一的任务书、路线图和时间表。

(四)加强督导评估

做好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,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,形成定期报告制度。规划实施情况与各单位、各部门考核评价挂钩,充分调动执行规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形成有效的推进机制,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。

(五)注重广泛宣传

广泛宣传规划的指导思想、目标定位及主要任务,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共识,提振发展的精气神、激发创造的新活力、增强发展的新动能,齐心协力将规划蓝图变成美好现实。











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欢迎来到公海555000 - 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学院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3000号 邮编:250104 监督电话:0531-66773151

宣传统战部、信息中心制作维护  鲁ICP备09068550号-1     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0496号